七事
含义解释
古代治国的七件大事。指祭祀、朝觐、会同、宾客、军旅、田役、丧荒。
明君治国,必重七事,从祭祀之庄严到丧荒之抚恤,每一环节皆关乎社稷安危与民生福祉。
古文寓意:
以法掌祭祀、朝觐、会同、宾客之戒具,军旅、田役、丧荒亦如之。七事者令百官府共其财用,治其施舍,听其治讼。
——战国··《《周礼·天官·小宰》》
指天、地、民与四时之务。
古代帝王治国,需兼顾七事,即天象之变、地理之利、民众之安以及春、夏、秋、冬四时之务,方能确保国家繁荣昌盛。
古文寓意:
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纯、二精、三牲、四时、五色、六律、七事、八种、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
——春秋··《《国语·楚语下》》
唐代武官随身佩带的七件东西。指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
唐代武官身佩七事,行走间佩刀与火石相映,尽显英武之气。
古文寓意:
今授卿将军,赐物二百疋,锦袍、金钿、七事。
——唐·张九龄·《《敕识匿国王书》》
而武官五品以上,佩𬰳韘七事:佩刀,刀子、砺石、契蔤真、哕厥、针筒、火石是也。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车服志》》
同“七件事”。指日常生活中的七种必需品。
他勤俭持家,精心安排,确保家中七事无缺,生活井井有条。
古文寓意:
自从你父亲亡后,家中十分艰窘,开门七事,那一件不在做娘的身上。
——明·徐复祚·《《投梭记·逼娼》》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七事"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