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

sān diào
三调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三调指相和歌于清平乐中最主要的三种调式,是清调、平调、瑟调的总称。 三调从两汉至南北朝,随着朝代和俗乐名称的变化有不同的解释。

含义解释

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南北朝时期,宫廷乐师们精心编排的三调乐曲,成为了当时宴饮聚会中不可或缺的雅乐。
古文寓意:
六引缓清唱,三调伫繁音。
——南朝梁·萧统·《《文选·谢灵运〈会吟行〉》》
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
——五代晋·刘昫等·《《旧唐书·音乐志二》》
古乐府有三调声,谓清调、平调、侧调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
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朝廷每年秋季实施“三调”之策,调粟以赈济灾民,调帛以制新岁礼服,杂调则用于修筑河堤,确保来年农业丰收与民众安全。
古文寓意:
水旱为灾,实伤农稼……三调众逋宿债,并同原除。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武帝纪》》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三调"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