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料
网友科普
【拼音】:sī liào 【注音】:ㄙㄧ ㄌㄧㄠˋ 【汉字】:丝料元 代的一种税制。《元史·食货志一》:“科差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其法各验其户之上下而科焉。丝料之法, 太宗 丙申年始行之,每二户出丝一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官;五户出丝一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本位。”
含义解释
元代的一种税制。
在元代,丝料的征收对于国家财政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文寓意:
科差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其法各验其户之上下而科焉。丝料之法,太宗丙申年始行之,每二户出丝一斤,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官;五户出丝一斤,并随路丝線、颜色输于本位。
——明·宋濂等·《《元史·食货志一》》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丝料"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