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長
网友科普
亭长是中国古代从战国至唐代设置的基层官吏。战国时期始于边境防御设施,秦代形成制度,规定每十里设一亭,负责治安警卫、旅客管理及基层民事治理,多由退役士兵担任。汉代延续并在城内置都亭、城门设门亭,东汉后逐步废除。唐代亭长改设于中央三省,执掌门户启闭等杂务,属低级事务职。该职始见于战国,秦代成为地方行政组成部分,汉高祖刘邦曾任秦泗水亭亭长。汉代洛阳设二十四街亭、十二城门亭,强化城市管理职能。至唐代职能缩减为中央官署杂务,逐渐淡出行政体系。因其与刘邦生平相关联,成为后世典故中的常见职官形象。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亭長"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