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
亻
5
左右
儀
WYQY
笔顺

书写要领
仪的意思
1. 人的容貌、举止。
例句:
参加晚宴前,她精心整理了自己的仪容。
她穿上身崭新的制服,戴上帽子,整个人仪表堂堂。
仪的意思
2. 仪式,按程序进行的礼节。
例句:
握手是常见的见面礼仪。
毕业典礼的仪式上,校长为每一位毕业生拨穗正冠。
仪的意思
仪的意思
4. 〈书〉向往;仰慕。
例句:
她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她终于买到了心仪已久的连衣裙。
仪的意思
5. 仪器,供测量、绘图、实验等用的器具。
例句:
在学校的地理课堂上,地球仪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温度计是最基本的温度测量仪器。
仪的意思
6. (Yí)姓。
含义解释
“義”的今字。
仪式;礼节。
古文寓意:
礼制;法规。
古文寓意:
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战国··《《荀子·正论》》
叔孙通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汉·扬雄·《《解嘲》》
﹝僧惟恭﹞不拘僧仪,好酒多是非,为众僧所恶。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国家推本汉仪,立郡国之庙;参用唐制,就佛老之祠。
——宋·苏轼·《《奏告永裕陵祝文》》
不挂当时黑帩刀
——清·黄遵宪·《《不忍池晚游》诗》
仪物,用于礼仪的器物。
古文寓意:
乃若铁石、瓴甓、髹丹、垩墁之物,像绘、幡盖、函度、钟磬之仪,费皆时给。
——元·赵孟𫖯·《《敕建大兴寺碑奉懿旨撰》》
荒山野冢,非有石麟、辟邪、翁仲之仪也,非有墓田、丙舍之寄也,然则百成之倦倦于此,其亦重可感也!
——清·全祖望·《《明太傅张公神道碑》》
礼物。
古文寓意:
受兹多仪,永锡难老。
——宋·苏轼·《《赐王宗晖生日礼物口宣制》》
领了尊席,盛仪决不敢收。
——清·李渔·《《凰求凤·心斋》》
湘云听了,只得住下,又一面遣人回去,将自己旧日作的两件针线活计取来,为宝钗生辰之仪。
——清·曹雪芹·《《红楼梦》》
又如:贺仪、丧仪。
——··《》
弩上的描准部件。
古文寓意:
﹝弩﹞有仪。
——战国··《《墨子·备高临》》
夫一仪不可以为发,一衣不可以出岁。仪必应乎高下,衣必适乎寒暑。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齐俗训》》
仪即弩机牙后之上出者,《梦溪笔谈》所谓“望山”。以仪为准,可窥弦矢之高下。
——近现代·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四》》
古代观测日影的表柱,以立木为之。
古文寓意:
仪正则景正。
——战国··《《荀子·君道》》
仪器。
古文寓意:
取法;效法。
古文寓意:
王无亦鉴于黎苗之王,下及夏商之季,上不象天,而下不仪地。
——春秋··《《国语·周语下》》
仪萧曹之指挥,羡张陈之奇画。
——晋·葛洪·《《抱朴子·臣节》》
君娶王氏,为妇为母,内外皆仪之。
——元·揭徯斯·《《逸士陈君墓志铭》》
我仪其人欤,则吾乡黄公度京卿其不远耶!
——近代·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
表率;标准;准则。
古文寓意:
拟想;推测;忖度。
古文寓意:
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
——春秋··《《国语·周语下》》
公曰:“吾未能知人,未能取人。”子曰:“君何不观器视才!”公曰:“视可明乎?”子曰:“可以表仪。”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四代》》
公卿议更立皇后,皆心仪霍将军女。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
﹝诸生某﹞独笼烛行僻衖中,相去一矢地外,有红衣女子行其前,相略甚美,心仪之:曷追及一睹华容?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某诸生》》
适宜。
古文寓意:
来。
古文寓意:
惟德动天,神物仪兮。
——晋·颜延之·《《赭白马赋》》
后,大将子也,生于营中。生之日,有黑凤仪于营前大黑石上。
——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
翩翩凤凰翎,终当仪九天。
——元·刘诜·《《送范主一宪郎》诗》
经年巡海内,夙夜亮天工,允执其中,瑞应仪庭凤。
——明·竹痴居士·《《齐东绝倒》》
通“娥”。参见“儀皇”。娥皇,舜妃。
古文寓意:
“倪”字误,当作“仪”。仪皇即舜妃娥皇。《吕氏春秋》以“尚仪”为“常娥”。仪、娥并以“我”偕声,古者通借也。
——西汉·戴德·《《大戴礼记·五帝德》》
通“娥”。参见“儀景”。指月亮。
古文寓意:
仪景圆缺间,迹留影忽逝。
——清·魏源·《《出都前夕夜步月下》诗》
容止仪表。
古文寓意:
谓比配。
古文寓意:
帝体丽明,仪辰作贰。
——南朝梁·萧统·《《文选·颜延之〈应诏宴曲水作诗〉》》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仪"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