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郎

shì láng
侍郎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侍郎的意思

1. 古代官名,明清两代是中央政府各部的副长官,地位次于尚书。

例句:

这位侍郎大人清廉正直,深受百姓爱戴。
在朝堂之上,侍郎们就国家大事展开激烈的辩论。

含义解释

古代官名。秦汉郎中令的属官之一。
在秦汉时期,郎中令的属官之一便是侍郎,他们负责协助郎中令处理宫廷事务。
古文寓意: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郎掌守门户,出充车骑,有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皆无员,多至千人。
——东汉·班固等·《《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五官侍郎,比四百石。本注曰: 无员……凡郎官皆主更直执戟,宿卫诸殿门,出充车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百官志二》》
盖本执兵侍卫者。侍郎之官,至汉始有。
——清·赵翼·《《陔余丛考·侍郎郎中员外》》
古代官名。汉制,郎官入台省,三年后称“侍郎”。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至清雍正时,递升至正二品,与尚书同为各部的堂官。
根据汉制,年轻的郎官们进入台省工作,三年后若表现出色,便有机会晋升为侍郎。
古文寓意:
侍郎三十六人,四百石……主作文书起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百官志三》》
红旗照海压南荒,征入中台作侍郎。
——唐·韩愈·《《赠刑部马侍郎》诗》
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
——元·脱脱、阿鲁图·《《宋史·胡铨传》》
自大学士、尚书、侍郎及百司尹,唯诺成风,皆听命于书吏。
——清末民初·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
古代官名。晋制,诸王国皆置“侍郎”,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专司赞相及通传教令。
晋朝时期,各个王国都设置了侍郎这一官职,大国四人,小国二人,他们负责辅佐国王并传达国王的命令。
古文寓意:
先是居正入阁后,由吏部侍郎,升任尚书,兼太子太傅,寻晋封少傅,至是又加授少师。
——近代·蔡东藩·《《 明史演义》》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侍郎"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