倜儻
网友科普
倜傥(tì tǎng),汉语词语,释义为卓异、特别,形容洒脱不受约束的风貌。其语法结构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使用,含褒义色彩;近义词为‘潇洒’。该词多用于描述卓越超群之人或洒脱不羁的性情。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以‘倜傥非常之人’称颂杰出人物,《资治通鉴》载刘殷‘性倜傥有大志’,胡三省注‘倜傥’为卓异。清代侯方域主张选拔‘倜傥非常之人’应对时局,汤之旭称袁枢‘倜傥嗣’,蒲松龄则描述人物‘少倜傥不泥’。该词源流可溯至汉代文献,晋代《三国志》载阮籍‘倜傥放荡’,金代王若虚记章丘李孝廉‘开朗倜傥’。明清时期延续使用此词,如《聊斋志异》载‘倜傥不泥’。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用私塾诵读‘指挥倜傥’...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倜儻"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