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爽

元爽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元爽(501-533年),字景喆,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魏宗室大臣,道武帝拓跋珪五世孙,相国江阳王元继之子。初以父勋,起家员外散骑侍郎,迁给事黄门侍郎。普泰年间,迁散骑常侍、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领左右。孝武帝永熙二年,去世,时年三十三,追赠尚书左仆射、卫将军、秦州刺史,谥号为懿。

相关文章

元龙豪爽

...,风云俪景,元龙豪爽。刚断冰清,风流却有,东山雅量。道十年京洛,棠阴遗爱,人如醉,春风酿。一点德星回照,光浮动、太行千丈。戟门春静,人安事简,功余保障。燕寝香凝,不妨时在,骚坛吟赏。为使君预泛,凤池春浪,寿金华相。

元子本豪爽

元子本豪爽,颇复有俗气。 孟嘉亦可人,乃与较权势。 崛强尽百年,究竟成何事。 江左无英雄,汝得免徒隶。

端谿元秀爽

...,清贫一束书。 端谿元秀爽,梅蕊正萧疏。 公事多余暇,箪瓢亦晏如。

高亭爽气亦元无

矮屋炎天不可居,高亭爽气亦元无。 小风不被蝉餐却,合有些凉到老夫。

下元昧爽漏恒秩

...。下元昧爽漏恒秩,登山朝礼玄元室。 翠华稍隐天半云,丹阁光明海中日。羽旗旄节憩瑶台, 清丝妙管从空来。万井九衢皆仰望,彩云白鹤方徘徊。 凭高览古嗟寰宇,造化茫茫思悠哉。秦川八水长缭绕, 汉氏五陵空崔嵬。乃言圣祖奉丹经,以年为日

恐遗元爽在编民

...,恐遗元爽在编民。 神仙可学今方信,道术相忘久益真。 满座交欢祝眉寿,群生五福托鸿钧。

历历当机元不爽

...。 历历当机元不爽,头头大用了无痕。 妙明田地传家祖,参饱丛林委子孙。 缘就归来墙面坐,秋空连水月黄昏。

胸中丘壑元萧爽

...。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三秋开爽气,七月降元精

三秋开爽气,七月降元精。 致主钧枢遍,尊贤衮钺轻。 显庸归社稷,阴相在神明。 漳水流无竭,年年伴寿觥。

元是君侯生日,爽气澄清

...,争翻妙舞新声。元是君侯生日,爽气澄清。天应人为献寿,春着意、花也留情。恣豪饮,似流觞曲水,前度兰亭。 况遇湖山官满,无一事、身心分外安宁。买个归舟,随鸥趁鹭长征,看西真桃熟,南极星明。

高秋爽气明宫殿,元佑和声入管弦

...。 高秋爽气明宫殿,元佑和声入管弦。 菊有芳兮兰有秀,从臣谁和白云篇。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 英姿爽气归图画,茂德元勋在鼎彝。 幕府少年今白发,伤心无路送露輀。

混元鼓橐四气平,西商之气爽且轻

混元鼓橐四气平,西商之气爽且轻。望舒按辔出东海,孤轮斲冰碾太清。碧落坦夷轮不停,银河浩荡波无声。千家万家调管弦,唯恐游氛翳至明。秋深夜永景澄霁,老兔不死穴青冥。世间荣谢易反掌,得意难与良辰并。我谪闲官归故里,君承新渥来江城。相逢并座叙离阔,把酒共见圆蟾生。嫦娥耐閒不肯嫁。破鉴再合光荧荧。白露乍零群动息,浮云一开万目倾。但知吟处罇前乐,勿问区区时世情。高人洗耳让天下,下土紾臂争杯羹。贤愚相远九牛毛,宠辱去就何足惊。醉乡无关好游处,劳生万虑徒营营。

开元天厩四十万,爽气雄姿那得似

...?开元天厩四十万,爽气雄姿那得似。风鬃雾鬛四百蹄,或饮或龁长鸣嘶。或翘或俯或腾跃,意态变化浮云齐。黄沙云暖地椒湿,什什为曹竞相及。蹂躏秦原狐兔空,荡摇渭水蛟鼍泣。前年括马输之官,苜蓿开花春风闲。民间一骏岂复有,何如饱在图中看。

列宿回元朝北极,爽神晞露滴楼台

列宿回元朝北极,爽神晞露滴楼台。 佳人卷箔临阶砌,笑指庭花昨夜开。

细看爽气无朝暮,浪说元规尘污人

细看爽气无朝暮,浪说元规尘污人。

乾坤爽气初秋动,社稷元勋翌日生

...。 乾坤爽气初秋动,社稷元勋翌日生。 今岁故乡诸父老,寿樽应喜得亲倾。

况值西风初起,中元过、七日凉先庭院爽,称觞贺客,车马看骈阗

...,秋水共长天。况值西风初起,中元过、七日凉先庭院爽,称觞贺客,车马看骈阗。 开筵。称寿处,红袖歌舞,脆管繁弦。愿公与椿松,对阅天年。纵使平分风月,不容暂、吟醉苕川。龙光近,行看凤诏,促入秉钧权。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元爽"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