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
丷
5
上下
蘭
UFF
笔顺

书写要领
点撇距离适中。三横平行,长短参差,间距均匀。整体布局松而不散。
兰的意思
1. 兰花,常绿草本植物,叶细长,丛生,春季开花淡绿色,有清香,属观赏植物。种类很多,有建兰、草兰等多种。也叫春兰。
例句:
那盆兰花,静静地绽放在春日的清晨。
上午妈妈买回一盆兰花。
兰的意思
兰的意思
3. 古书上指木兰。
例句:
在古代文献中,兰桨不仅是航行于江河之上的工具,更是文人墨客笔下寄托情怀的象征。
想象着乘一叶扁舟,手握兰桨,仿佛能穿越时空与古人共赏那月色下的波光粼粼。
兰的意思
4. (Lán)姓。
含义解释
兰花。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细长而尖,根簇生,圆柱形。春初开花,呈淡黄绿色,亦有秋季开花者。品种甚多,常见的有建兰、墨兰、蕙兰等。花幽香清远,可供观赏。
古文寓意:
兰为瑞草而取贵于世也尚矣。然其种有九,而九之中又有山泽二者之殊。生於山者……华绝香,每行逶迤深谷间,微风忽过而清馨悠悠远闻。
——明·宋濂·《《辩兰》》
〔兰〕多生阴地幽谷,叶如麦门冬而阔,且韧,长及一二尺,四时常青,花黄绿色,中间瓣上有细紫点。春芳者为春兰,色深;秋芳者为秋兰,色淡。开时满室尽香,与他花香又别。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兰草》》
兰草。即泽兰。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卵形,秋季开白花。全草有香气,可制芳香油,亦可入药。
古文寓意:
木兰。一种香木。参见“木蘭”。
古文寓意:
桂栋兮兰橑。
——西汉·刘向 辑·《《楚辞·九歌·湘夫人》》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宋·苏轼·《《前赤壁赋》》
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木兰》》
通“欄”。
古文寓意:
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中》》
复徙於马兰,马亦如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夷传·夫馀》》
通“斕”。
古文寓意:
赫如屋赭,兰然成就。
——宋·洪适·《《隶释·汉济阴太守孟郁修尧庙碑》》
初,兴平中,吴中童谣曰:“黄金车,斑兰耳,闿昌门,出天子。”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不学,则遗传虽美,能兰然成就乎?
——近现代·章炳麟·《《訄书·族制》》
姓。汉有武陵太守兰广。见《元和姓纂》卷四。
古文寓意:
兰氏,姬姓。郑穆公裔也。穆公名兰,其支庶以王父名为氏。汉有太守兰广。
——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通“闌”。阻隔。
古文寓意:
引申为芳香。常用作称美之辞。参见“蘭室”、“蘭堂”、“蘭訊”。
古文寓意:
佳人处遐远,兰室无容光。”李善注:“古诗曰:卢家兰室桂为梁。
——南朝梁·萧统·《《文选·张华〈情诗〉》》
肃景游清都,脩簪侍兰室。
——南朝齐·谢朓·《《奉和随王殿下》》
皓月掩兰室,光风虚蕙楼。
——唐·沈佺期·《《拟古别离》诗》
宦者曰:“见本朝长安大内,六宫嫔御,殆及万人,椒房兰室,无不充牣。”
——北宋·薛居正等·《《旧五代史·唐书·郭崇韬传》》
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
揖让而升,宴于兰堂。
——南朝梁·萧统·《《文选·张衡〈南都赋〉》》
当时心事偷相许,宴罢兰堂肠断处。
——南唐·冯延巳·《《应天长》词》
抱筐归蕙迳,焚鼎荐兰堂。
——元末明初·高启·《《采香径》诗》
通远怀清悟,采采标兰讯。
——晋·谢混·《《诫族子》诗》
芳讯、兰讯、宝札、琼音。《山堂肆考》:皆书简名。
——清·厉荃·《《事物异名录·书籍·书柬》》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兰"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