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章制度
网友科普
典章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府在一定时期内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其相关记载可追溯至《史记》中的“书”及历代正史中的“志”“录”。唐代杜佑《通典》、宋代郑樵《通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及清代嵇璜、刘墉等编纂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以及近代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共同构成"十通"系列典籍,形成古代典制通史文献体系。元代编纂的《元典章》分前集和新集两部,前集收录1260年至1320年间的文书,按诏令、圣政、吏部等十类编纂,门下细分八十一门、四百六十七目,包含2391条法律案例。该制度早期称"旧事""故事",后称"典故"。元代官府要求汇编中统以来的律令...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典章制度"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