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耳
8
左右
取
BCY
笔顺

书写要领
左长右短。“耳”窄长,横向笔画均匀,竖画正直,“又”捺画舒展。
取的意思
取的意思
3. 挑选,采用。
例句:
这本小说取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
这个方案有很多创新之处,有不少可取的地方,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取的意思
4. (Qǔ)姓。
取的意思
取的意思
6. 录取。
例句:
经过层层选拔与考核,他终于收到了心仪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满心欢喜地准备开启新的求学之旅。
小明在高考中发挥出色,顺利被重点大学录取,一家人都为他感到骄傲。
含义解释
(捕获到野兽或战俘时)割下左耳。
古文寓意:
拿。
古文寓意:
容易地征服别国或打败敌军。
古文寓意:
师救邿,遂取之。凡书“取”,言易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三年》》
覆而败之,曰取某师。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一年》》
蒙骜攻韩,取十三城。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攻战得地……易得曰取,如张全义取河阳是也。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欧史书法谨严》》
捕捉;捉拿。
古文寓意:
迎接。
古文寓意:
邀请;召唤。
古文寓意:
﹝阿保机﹞又曰:“我儿既没,理当取我商量,新天子安得自立。”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后哲宗登基,取学士回朝,除做临安府太守。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私红莲记》》
﹝郡王﹞随即差人去灵隐寺取可常和尚来。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招致;遭到。
古文寓意: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春秋·内杂下十》》
夫宣子,尽谏於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
——春秋··《《国语·晋语六》》
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
——唐·杜甫·《《上水遣怀》诗》
得到。
古文寓意:
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
——西汉·刘向 辑·《《楚辞·天问》》
那里取陈平般冠玉精神,何晏般风流面皮?那里取潘安般俊俏容仪?
——元·钟嗣成·《《一枝花·自序丑斋》套曲》
各庙游人了香愿毕,於长松密柳之下取醉而归。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三月东岳庙》》
采取;选拔。
古文寓意:
听从。
古文寓意:
任凭。
古文寓意:
治理。
古文寓意: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老子》》
成侯嗣公,聚敛计数之君也,未及取民也。
——战国··《《荀子·王制》》
此取字,亦当训治。取民,言治民也。
——清·俞樾·《《诸子平议·荀子二》》
取妻。后多作“娶”。
古文寓意:
通“聚”。
古文寓意:
姓。宋有淳熙进士取希作、取应宗。见《正字通》。
古文寓意:
取,宋取应宗,淳熙进士;取希晦;取希作,淳熙进士。俱富顺人。
——明·凌迪知·《《万姓统谱‧麌韵》》
泛指夺得。
古文寓意:
大小之战,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县。
——唐·韩愈·《《曹成王碑》》
引申为达到目的。
古文寓意:
曜(熊曜)欲解其事,乃令曹官请假而权判司法。及告事人至,置之县狱。曜就加抚慰,供其酒馔。夜深,屏人与语,告以情事,欲令逃匿。其人初致前欲;见曜有必取之色,虑不免,遂许之。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解纷》》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取"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