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神释

和陶神释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和陶神释》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古诗,为苏轼《和陶诗》中哲理诗类型的代表作,与《和陶形赠影》《和陶影答形》构成组诗。该诗创作于绍圣二年(1095年)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是和陶渊明《形影神》组诗中《神释》篇的追和之作。全诗围绕形、影、神三者的辩证关系展开,通过“知君非金石”“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等句,阐释苏轼对道家佛家观念的批判性吸收,主张将神安顿于“无思无虑”的超越境界。诗中“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等表述,既呼应陶渊明“委运自然”的思想,又体现苏轼对自我解脱的追求。作品延续陶渊明原作的哲学思辨,通过“影”的流动性隐喻重构形神关系,与其美学文献《传神记》形成理论互证。

相关诗词

和陶神释

苏轼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平生逐儿戏,处处余作具。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和陶神释

吴芾
人生禀一气,自微而至著。不问富与贫,不论新与故。自有形影初,我便相亲附。二子既有言,我宁无一语。汝形未生时,影复在何处。偶与我有缘,同生复同住。幸我所依人,造理仍知数。身虽未溘然,已办周身具。得酒即忘怀,宁复顾毁誉。醒即看云眠,目送孤鸿去。我亦得安闲,不忧还不惧。说与二子知,莫为身外虑。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和陶神释"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