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臺

墩臺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墩台是房屋、立柱的基础部分,亦是明清时期用于边境报警的军事设施。清初于各省要地设置墩台营房,通过燃烟、鸣炮传递军情,信号根据敌寇数量分级:挂席一至七领,鸣炮一至五声。明代墩台分塞烽、警烽两类,长城沿线称塞烽,内地要道称腹里墩,昼举烟、夜点火,成化二年(1466年)起增设炮、灯信号。部分墩台兼具防御与居住功能,如河西兵墩随边墙而建,田墩用于屯田控民。墩台结构随时代演变,明代河西墩台底阔十二丈,设天棚、壕沟及拦马墙。长城沿线墩台多为条石包砌,底宽13—16米,高7—11米,敌台间距100—200米。桥梁墩台始于周代堆石为墩,秦代咸阳桥首用石柱墩,唐代出现分水尖结构,近代逐步采用混凝土技术。北京燕墩...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墩臺"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