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士
12
上下
壹
FPGU
笔顺

书写要领
壹的意思
1. “一”的大写。常用于账目、票证等。
例句:
请在支票上大写金额时,务必确保“壹”字书写正确无误,以免产生误解。
我们在签署合同时,需要在合同编号前加上“壹”字,以表示这是第一份合同。
壹的意思
2. (Yī)姓。
含义解释
“夁”的今字。
专一。
古文寓意:
统一;一致。
古文寓意:
六物不同,民心不壹。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七年》》
国务壹,则民应用。
——战国·商鞅等·《《商君书·壹言》》
同衡律而壹轨量,齐急舒於寒燠。
——汉·张衡·《《东京赋》》
鬯声教于四方,壹书文于万国。
——宋·曾巩·《《贺克伏交阯表》》
壹,聚也,合也。
——南朝梁陈间·顾野王·《《玉篇‧壹部》》
皆;一概;一律。
古文寓意:
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壹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西汉·戴圣·《《礼记·三年问》》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壹洒之,如之何则可?
——战国··《《孟子·梁惠王上》》
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壹出少府。
——东汉·班固·《《汉书·毋将隆传》》
时政事壹决大将军光;千秋居丞相位,谨厚自守而已。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昭帝元凤四年》》
惟稍宽文网,壹令抚绥,盗之聚者可散,散者可不复聚。
——清·张廷玉等·《《明史·王家彦传》》
一样;等同;同一。
古文寓意:
佻之谓甚矣,而壹用之,将谁福哉!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年》》
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
——春秋··《《国语·晋语一》》
均衡;稳定。
古文寓意:
惇惠者教之,则遍而不倦;文敏者导之,则婉而入;果敢者谂之,则过不隐;镇静者修之,则壹。
——春秋··《《国语·晋语七》》
一旦;一经。
古文寓意:
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簋廉壹成,遂至毁败,不可复变。
——汉·王充·《《论衡·无形》》
的确,实在。
古文寓意: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
苏秦张仪,壹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汉·东方朔·《《答客难》》
下土茫茫其广大兮,余壹不知其可怀。
——唐·韩愈·《《闵己赋》》
稍;暂。
古文寓意: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西汉·刘向 辑·《《楚辞·远游》》
父母朽骨,孤魂相托,若蒙矜怜,壹惠咳唾,则泽流黄泉,施及冥寞,非奂生死所能报塞。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奂传》》
高宗厌戎马久,思壹休息,即定和亲,罢诸将兵。而名士大夫,皆谓父兄仇未报,兵未当罢。
——宋·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壹"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