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壝
网友科普
外壝,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
含义解释
围绕祭坛的矮土墙。亦泛指祭坛。
祭祀之日,信徒们围绕着外壝,虔诚地向神灵祈福。
古文寓意:
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天一、太一、北斗、司中、司命、司禄、司民在中壝内,各因其方。其余从食者合一千余神,餟在外壝内。
——北朝北齐·魏收·《《魏书·礼志一》》
请五帝座悉于坛上,外壝二十八宿及雨师等座,悉停为坎。
——唐·魏征·《《隋书·礼仪志一》》
仁宗天圣六年,始筑外壝,周以短垣,置灵星门。
——元·脱脱等·《《宋史·礼志二》》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外壝"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