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节

dà jié
大节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大节的意思

1. 指有关国家、民族存亡安危的大事。

反义词:

小节

例句:

在国难之际,我们必须坚守大节,保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为了民族的大节,英勇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大节的意思

2. 在危难之际表现出的节操和品德。

例句: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坚守大节,不为权势所动,展现了崇高的品德和坚定的节操。
危难之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挺身而出,守护家国,这种大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网友科普

大节,汉语词汇。拼音:dà jié释义:(1) [matter of honor;matter of principle]∶高尚的节操(2) [important feast]∶重要的节日

含义解释

基本的法纪;纲纪。
大节既是国家和社会秩序的保障,也是个人行为的指导原则。
古文寓意:
国之大节有五,女皆奸之。畏君之威,听其政,尊其贵,事其长,养其亲,五者所以为国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
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
——晋·陆机·《《豪士赋》》
观天地之至道,考皇上之大节。
——唐·王勃·《《拜南郊颂序》》
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明·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
指基本的法则。
大节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体现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古文寓意:
冬有雷电,夏有霜雪,然而寒暑之势不易,小变不足以妨大节。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说林》》
关系存亡安危的大事。
在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为了民族的大节,英勇奋斗,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古文寓意:
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春秋·孔子等·《《论语·泰伯》》
但遇到大节临头的时候,你却要丝毫也不苟且、不迁就。
——现代·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临难不苟的节操。
面对生死考验,她毫不畏惧,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彰显了大节和坚定的意志。
古文寓意:
姚思廉不惧兵刃,以明大节,求诸古人,亦何以加也!
——唐·吴兢·《《贞观政要·忠义》》
予在扬州时,刘初释褐,识其人,恂恂儒素,而大节如此,可敬亦可哀也。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二·刘富川》》
就义从容甚,大节凛不辱。
——现代·陈毅·《《纪念李大钊同志殉难三十周年》诗》
高远宏大的志节、节概。
苏轼认为,能够洞察天下大事的人,必然具备大节,能够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古文寓意:
﹝刘秀﹞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辨天下之大事者,有天下之大节者也。
——宋·苏轼·《《伊尹论》》
童公仲揆倜傥有大节,猿臂善射。
——清·张怡·《《玉光剑气集·忠节》》
公讳楚藩,字青云,湖北鄂城人也。性豪爽,有大节。
——现代·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指品德操守的主要方面(对小节而言)。
在评价一个人的品德时,我们更注重其“大节”而非“小节”。大节代表了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原则,是品德操守的基石。
古文寓意:
玄谟虽苛克少恩,然观其大节,亦足为美。
——南朝·沈约·《《宋书·王玄谟传》》
大臣宜待以礼,取大节,略小过。
——清·张廷玉等·《《明史·赵时春传》》
然大臣臧否,自当论其大节,初不在奢与俭也。
——清·昭梿·《《啸亭杂录·权臣奢俭》》
重要的节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节”通常指的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
古文寓意:
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
——宋·王楙·《《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
不意在刚刚庆祝建国十年大节后不多久,以五十岁的盛年,即因旧病骤发,终于忽尔逝世。
——现代·沈从文·《《新景与旧谊·悼靳以》》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大节"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