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

tài píng gǔ
太平鼓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太平鼓的意思

1.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柄的铁圈上蒙上羊皮,用细长的鼓槌敲打,柄的头上有十多个大小铁环,打鼓时同时发出声响。

近义词:

单鼓

例句:

在传统的民间表演中,太平鼓的节奏明快,鼓声震撼人心,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演奏家们挥舞着手中的太平鼓,随着音乐的节奏敲打,使得整个演出场面充满了浓厚的民俗氛围。

太平鼓的意思

2. 民间舞蹈,多为女子表演,一边敲鼓,一边跳舞并演唱。

例句:

民间艺人用灵活的舞步和精湛的表演技巧,将太平鼓舞蹈演绎得栩栩如生,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含义解释

打击乐器,舞蹈时用。在一个带长柄的铁圈上蒙以羊皮或驴皮,饰以彩画,柄上缀十余小铁环,用细长鼓槌敲击,发出咚咚铮铮的声响。
太平鼓的鼓声悠扬动听,与其他的打击乐器相互呼应,构成了一曲激昂慷慨的乐章。
在庆典活动中,太平鼓是必不可少的打击乐器,其独特的音色为整个活动增添了浓厚的喜庆色彩。
古文寓意:
另一方面要从民间舞蹈中去吸取材料。腰鼓、秧歌、太平鼓等是农民的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形式很丰富,很健康,可是技术比较简单、粗糙。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1.02》
民间舞蹈。表演时一边击太平鼓,一边舞蹈或演唱。按唐张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云:“尽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是唐时已有此类舞蹈。宋代民间有鼓笛拍板演唱,名“打断”,政和初年禁用鼓板唱北曲,民间改名曰:“太平鼓”。明清时民俗,春节期间,使儿童挝鼓跳舞,歌“太平年”,为迎年之乐,亦名“太平鼓”,为古代腊鼓逐疫之遗风。现流行于河北、东北、内蒙古东部等地农村的民间曲艺“太平鼓”也叫“单鼓”“羊皮鼓”。参阅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事始一》、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灯市》、清李声振《百戏竹枝词·太平鼓》。
太平鼓舞蹈不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民间艺术的瑰宝。
古文寓意:
另一方面,我们祖国有极丰富的民间艺术遗产,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例如全国流行的狮舞、东北的太平鼓、安徽的花鼓灯、河北的跑驴等民间歌舞,活泼健康,具有很强的人民性,群众非常喜爱,就应大力推广。
——当代·佚名·《《人民日报》1953.07》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太平鼓"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