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札
网友科普
"夭札"是源自先秦典籍的汉语词汇,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四年》"疠疾不降,民不夭札",杜预注"短折为夭,夭死为札"。该词特指因瘟疫等传染病导致未成年人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在唐代陈子昂《为朝官及岳牧贺慈竹再生表》"当夭札之凶年"等文献中均有应用。明代刘基在《天说下》中将"夭札"与"瘥疠"并称,揭示其与疫病的直接关联。清代李渔《风筝误·凯宴》"民无夭札"的表述,体现了该词在古代社会治理语境中的使用。现代汉语工具书及教育类考试仍沿用其基本释义。
相关文章
况念夭札时
...,魂影无处所。 况念夭札时,呕哑初学语。 始知骨肉爱,乃是忧悲聚。 唯思未有前,以理遣伤苦。 忘怀日已久,三度移寒暑。 今日一伤心,因逢旧乳母。 与尔为父子,八十有六旬。 忽然又不见,迩来三四春。 形质本非实,气聚偶成身。 恩爱元是妄,缘合
可夭札迷冥
...。 可堑溺颠陷,可夭札迷冥。曾忘鏖剪,自意澄宁。 苟蜡礼之云责,触天怒而谁丁,奈何欺荒庭?凌坏砌, 摋崇茝,批宿蕙,揭编茅而逞力,断纬萧而作势, 不过约弱欹垂,戕残废替。可谓弃其本而趋其末, 舍其大而从其细也。辞犹未已,色若愧耻,于是堕者止
物无夭札人无伤
...,抚万方,物无夭札人无伤。人无伤,繄元良。锡以景福滋瀼瀼,吾君欣欣臻乐康。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夭札"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