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òu
宥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9
上下
PDEF

笔顺

宥的笔顺

书写要领


宥的意思

1. 〈书〉宽恕;原谅。

近义词:

例句:

他对她的过失表示了宽宥,希望她以后能更加小心谨慎。
皇帝颁布诏书,对许多囚犯进行了赦宥,让他们得以重获自由。
他妈妈教育他要以宽宥的态度去面对伤害过他的人。

宥的意思

2. 帮助。

例句:

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他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以宥之心给予对方最大的帮助。
她以一颗宽容且乐于宥人的心,总是在别人需要时默默提供帮助,温暖着周围每一个人。

宥的意思

3. (Yòu)姓。

含义解释

宽仁;宽待。参见“宥密”。
古文寓意:
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也。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在宥》》
圣人不得已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宥群生。
——三国魏·嵇康·《《答难养生论》》
宽恕;赦免。
古文寓意:
流宥五刑。
——··《《书·舜典》》
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三年》》
张某无罪,当宥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王兰》》
〔钱塘君〕然后回告兄曰:“向者辰发灵虚,已至泾阳,午战於彼,未还於此。中间驰至九天,以告上帝。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前所谴责,因而获免。”
——唐·李朝威·《《柳毅传》》
岁岁赦宥,何益於治?
——三国蜀·诸葛亮·《《答惜赦》》
阿松曰:“此袄敝旧无温,仍请吾母加体,儿罪戾滋重,乞母宥之也。”
——现代·叶圣陶·《《穷愁》》
宏深;深邃。参见“宥密”、“宥地”、“宥府”。
古文寓意:
宥,宏深也。
——··《《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通“祐”。保佑。
古文寓意:
公曰:“国门则塞,百姓欢敖,胡以备之?择天下之所宥,择鬼神之所当,择人之所戴,而亟付其身,此所以安之也。”
——战国··《《管子·侈靡》》
神若宥之,传世无疆。
——东汉·班固·《《汉书·礼乐志》》
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於心者咸得开其喙。
——唐·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通“侑”。酬酢;劝食。
古文寓意:
王大食,三宥,皆令奏钟鼓。
——战国··《《周礼·春官·大司乐》》
虢公、晋侯朝王,王飨醴,命之宥。
——春秋·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八年》》
天山紫芝,雍梁朱草。长生和气,王以为宝。公尸宥食,福禄来处。
——汉·焦赣·《《易林·涣之节》》
通“囿”。局限;蔽碍。
古文寓意:
接万物以别宥为始。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天下》》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枯梧树,其邻之父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此有所宥也。
——战国末期·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去宥》》
通“右”。参见“宥坐之器”。即攲器。古时国君置于座右,以为不要过或不及之劝戒。参阅《孔子家语·三恕》。
古文寓意:
孔子观於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於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战国··《《荀子·宥坐》》
姓。明洪武时有有日兴,上加“宀”,赐姓“宥”,为“宥”姓之始。见《续通志·氏族略》。
古文寓意:
宥氏,明滁州宥氏,本姓乃有,有若之后,太祖加宥,改为宥氏。
——清·嵇璜、刘墉等·《《续通志‧氏族略四》》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宥"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