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
含义解释
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如唐代刺史孙丘于阆州古台山置学舍,延尹恭初为山长;五代蒋维东隐居衡岳,受业者称蒋为山长。事见宋马永易《实宾录》卷十一。宋元时为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明清时改由地方聘请。清末改书院为学堂,山长之制乃废。
在唐末五代时期,学问渊博、隐居山林讲学的先生常被尊称为“山长”。
古文寓意:
隐者之称。
在那云雾缭绕的深山之中,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山长,他远离尘嚣,以自然为伴,过着与世无争的隐逸生活,成为了众人心中向往的智者。
古文寓意:
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宋·陆游·《《遣兴》诗》
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
——元·脱脱等·《《宋史·雷简夫传》》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山长"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