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括

tiě kuò
帖括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帖括(tiě kuò),出自《明史·熊廷弼传》,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含义解释

唐制,明经科以帖经试士。把经文贴去若干字,令应试者对答。后考生因帖经难记,乃总括经文编成歌诀,便于记诵应时,称“帖括”。
那本泛黄的册子里,密密麻麻记载着考生们为了应对帖经考试而精心编纂的帖括,见证了无数士子的科举之路。
古文寓意:
进士科起于隋大业中,是时犹试策。高宗朝,刘思立加进士杂文,明经填帖,故为进士者皆诵当代之文,而不通经史,明经者但记帖括。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选举志上》》
如古所谓帖括者,则又仅可资诵习,而于文义多致面墙。
——清·严有禧·《《漱华随笔·夹带怀挟》》
比喻迂腐不切时用之言。
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我们应该摒弃那些陈旧的帖括,勇于探索和创新。
古文寓意:
疆埸事,当听疆埸吏自为之,何用拾帖括语,徒乱人意,一不从,辄怫然怒哉!
——清·张廷玉等·《《明史·熊廷弼传》》
泛指科举应试文章。明清时亦用指八股文。
明清时期,士子们为了考取功名,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研习帖括,掌握八股文的写作技巧。
古文寓意:
金又买异姓儿,私子之。延儒师,教帖括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和尚》》
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学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六回》
应制台阁体,和声帖括诗。
——清·黄遵宪·《《罢美国留学生》诗》
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现代·鲁迅·《《华盖集续编·学界的三魂》》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帖括"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