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體
网友科普
戒体是佛教术语,指受戒者通过仪式形成的内在持戒功能,具有防非止恶的持续效力,被视为约束身心的神秘力量。其本质围绕“无表色”展开:说一切有部归为色法,经部与唯识宗归为心法,成实宗及道宣主张非色非心,天台宗智顗则以“性无作假色”调和本有与修得属性。密教将其与菩提心关联,强调解脱特性。各派虽存在色法、心法等分歧,但均以戒体为持戒实践的核心依据。该概念形成于印度佛教戒律体系,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围绕戒体有无的辩论推动理论发展。道宣在《四分律行事钞》中系统阐释戒体学说,智顗结合《菩萨戒义疏》提出假色论,密教则将本有菩提心作为戒体核心。其思想演变融合了唯识学种子理论与缘起生成观,成为佛教伦理的重要构成。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戒體"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