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
龵
9
左右
拜
RDFH
笔顺

书写要领
左稍窄,右稍宽。左部上撇短平,竖撇倾斜适度;右部横画平行,间距均匀,竖画从横画正中垂直而下。
拜的意思
1. 行礼表示敬意。
例句:
他虔诚地向佛像拜叩,祈求平安。
每逢佳节,人们都会到祖先牌位跪拜。
拜的意思
2. 见面行礼表示祝贺。
例句:
现在电话普及了,新年里我们用电话拜年。
新郎新娘站在礼堂门口,接受宾客们的拜贺。
拜的意思
拜的意思
4. 〈敬〉用在自己的动作前,表示对对方的恭敬。
例句:
拜读您的大作,我收获颇丰,仿佛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拜望恩师时,我总是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教诲。
拜的意思
5. 拜访。
例句:
周末我打算去拜望许久未见的恩师。
我们一行人前往深山去拜会那位隐居的智者。
拜的意思
6. (Bài)姓。
拜的意思
7. 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例句:
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唯有德才兼备、智谋过人者才有机会拜相,引领国家走向安定与繁荣。
他因在科举中表现优异,被皇帝亲自拜官,开启了仕途之路。
含义解释
表示恭敬的一种礼节。行礼时下跪,低头与腰平,两手至地。后用为行礼的通称。
古文寓意:
顺服;敬奉。参见“拜金主義”、“拜物教”。
古文寓意:
敬受。
古文寓意:
禹拜昌言曰:“俞!”
——··《《书·大禹谟》》
进位司徒,固让不拜。
——唐·房玄龄等·《《晋书·太宗简文帝纪》》
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
拜谢。参见“拜恩”。
古文寓意: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论语·阳货》》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
——战国末期·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微》》
祝贺。参见“拜年”、“拜節”、“拜壽”。
古文寓意:
绣毂雕鞍来往闹,闲驰骤,拜年直过烧灯后。
——元·欧阳玄·《《渔家傲》词》
正月元旦……夙兴卢嗽,啖黍糕,曰年年糕。家长少毕拜,姻友投笺互拜,曰拜年也。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
有心来拜年,端午也不迟。
——明·阮大铖·《《燕子笺·购幸》》
在堂屋里,把红毡打开,铺在蒲团上,大家互相磕头作揖拜年。
——现代·丁玲·《《过年》》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
——宋·吴自牧·《《梦粱录·正月》》
邻家聚饮分冬酒,稚子来需拜节钱。
——元·马臻·《《客中长至日偶成》诗》
只有过年过节,由映芝领回去给婆婆拜年拜节,不过住一两天便走了。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这一次她又带着自己的孙儿刚由乡下来拜节。
——现代·曹禺·《《北京人》》
时平独往还,拜寿觞屡举。
——宋·梅尧臣·《《送李庭老归河阳》诗》
你明儿来拜寿,打算送什么新鲜物儿?
——清·曹雪芹·《《红楼梦》》
母亲不住的催我,快拢拢头,换换衣服,下楼去给父亲拜寿。
——现当代·冰心·《《南归》》
敬词。参见“拜托”、“拜書”、“拜讀”。
古文寓意:
通过某种仪式结成某种关系。
古文寓意:
二人拜为兄妹。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
你打了胜仗回来,这孩子一定拜你作干爸爸。
——现当代·萧三·《《慰问袋》》
授官;封爵。
古文寓意:
姓。元有拜住、拜延。见《元史》本传。
古文寓意:
拜,见《姓苑》。宋拜瑚,举茂才。元拜都,举进士。明拜礼,嘉靖举人。又江南山阳有拜氏。
——清·嵇璜、刘墉等·《《续通志‧氏族略七》》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拜"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