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诎
网友科普
拼音:zhī qū注音:ㄓㄧ ㄑㄩ同“ 支左屈右 ”。 《史记·周本纪》:“﹝ 养由基 怒﹞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诎右也。夫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气衰力倦,弓拨矢钩,一发不中者,百发尽息。’”后转为“左支右绌”。亦省作“ 支绌 ”、“ 支诎 ”。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清 魏源 《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 董公 去,而君始龃龉支诎,惟恳恳敕吏事自备,於是十馀年不迁。” 清 包世臣 《致祈大臣书》:“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 鲁迅 《书信集·致萧三》:“人手少,经济也极支绌。”参见“ 支左屈右 ”。
含义解释
见“支左詘右”。
古文寓意:
——··《》
同“支左屈右”。后转为“左支右絀”。亦省作“支絀”。谓处境窘促,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参见“支左屈右”。
在连续加班多日后,他感到自己已陷入支诎的境地,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显得力不从心。
古文寓意:
始,大吏咸度外待君……及董公去,而君始龃龉支诎,惟恳恳敕吏事自备,于是十余年不迁。
——清·魏源·《《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
唯是军兴三载,经费支绌已甚。
——清·包世臣·《《致祈大臣书》》
人手少,经济也极支绌。
——现代·鲁迅·《《书信集·致萧三》》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支诎"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