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郎

zhī láng
支郎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支郎的拼音是zhī láng,注音是ㄓㄧ ㄌㄤˊ,意为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

含义解释

称汉末、三国时僧人支谦。月支国人,于东汉末迁居吴地,从吴孙权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到孙亮建兴二年(公元253年),译出《大明度无极经》等八十八部,一百一十八卷,为著名的佛经翻译家。其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除博通梵籍外,于世间技艺亦多所精究,时人谚曰:“支郎眼中黄,形躯虽小是智囊。”参阅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魏吴录》、宋道诚《释氏要览·称谓》。
在历史长河中,支郎以其卓越的译经成就,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指晋代高僧支遁。参见“支公”。
支郎不仅精通佛法,还擅长诗文,他的诗作常常融入禅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古文寓意:
其时雪浪洪恩本讲经法司,而风流文藻,辨博自喜,有支郎畜马剪鹤之风。
——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禅林诸名宿》》
支郎偏爱马,处士独怜鹤。
——清·曹寅·《《寄题东园》诗之七》
泛称僧人。
在古老的寺庙中,支郎们晨钟暮鼓,诵经礼佛,过着清静的修行生活。
古文寓意:
初尘芝阁辞禅阁,却访支郎是老郎。
——唐·郑谷·《《重访黄神谷策禅者》诗》
酒薄恨浓消不得,却将惆怅问支郎。
——前蜀·韦庄·《《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支郎"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