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試

殿試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高阶段考试,由武则天于载初元年(690年)在神都紫微城洛城殿首创,用于确定会试合格者名次,第一名称为状元。其制度雏形可追溯至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主持复试确立三级考试制度,至嘉佑二年(1057年)宋仁宗规定殿试不再淘汰考生仅排名次。明清时期延续该制,考生于保和殿应试,皇帝钦定进士等级并分为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清代殿试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定为每年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后改在保和殿进行。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殿試"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