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之鱼

漏网之鱼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网友科普

“漏网之鱼”是汉语成语,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序》,比喻侥幸逃脱的敌人或罪犯,含贬义,语法功能多作宾语或主语。其典故源自春秋时期秦晋交战:秦将孟明视等三人被俘后因晋襄公听信母谏释放,晋臣先轸追击未果,三人乘船逃脱,被叹为“漏网之鱼”。该成语通过“逃脱鱼网”的意象,强调法网疏漏或追捕失利的结果,常见于描述逃脱追责的情形。元代《水浒传》《后庭花》等文学作品沿用此喻,常与“丧家之犬”等近义词并用,形成固定的贬义表达范式。成语的起源可追溯至《史记》两处记载:一是酷吏列传序借“网漏吞舟”批判法网疏漏;二是晋世家记录的秦将逃脱事件。后世融合两则史料提炼出“漏网之鱼”的固定表述,成为警示执法不严的经典隐喻...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漏网之鱼"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