璫
王
17
左右
GIPL
书写要领
含义解释
古代妇女的耳饰。
古文寓意: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
三千宫女侧头看,相排踏碎双明珰。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
借指宦官。汉代宦官充武职者,其冠用璫和貂尾为饰,故后代用称宦官。
古文寓意:
见“璫琅”。象声词。形容器物碰击所发出的清亮之声。
古文寓意:
蚩尤簸旗弄旬朔,始搥天鼓鸣珰琅。
——唐·卢仝·《《月蚀诗》》
冉贵却装了一条杂货担儿,手执着一玲珑珰琅的东西,叫做惊闺,一路摇着,径奔二郎神庙中来。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见“璫璫”。象声词。金属、玉器等物相击的声音。
古文寓意:
见“琅璫”。用铁链锁人。
古文寓意:
以铁锁琅当其颈,传诣钟官。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下》》
阴末赴锁琅当德(赵德),杀副已下七十余人。
——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上·罽宾国》》
琅当上本无锁字,乃后人误取注文加之也。古者以铁连环系罪人谓之琅当。
——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五》》
见“琅璫”。形容累坠、拖沓,不利落。宋王君玉《杂纂续》有“琅珰”一门,列“没折合襟剧”、“村妓唱长词”等七事。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璫"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