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ìng
磬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16
上下
FNMD

笔顺

磬的笔顺

书写要领


磬的意思

1. 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玉或石做成,悬在架上,形略如曲尺。

例句:

宫廷宴会上,磬管之声袅袅不绝,舞女们长袖善舞。
在那庄严的祭祀大典之上,磬声悠扬。

磬的意思

2. 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用铜制成。

例句:

伴随着钟磬的敲击声,僧人们开始了每日的诵经礼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古老的庙宇时,磬钟齐鸣,清脆悦耳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山林。

含义解释

“硜”的今字。
适宜制磬的美石。
古文寓意:
泗滨浮磬。
——··《《书·禹贡》》
贡球、铁、银、镂、砮、磬。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上》》
鸣石列於阳渚,浮磬肆乎阴滨。
——晋·郭璞·《《江赋》》
寺院中召集众僧用的云板形鸣器或诵经用的钵形打击乐器。
古文寓意:
卒后有人入武当山下见之,神色甚畅,寄语寺僧,勿使寺业月废。自是寺内常闻空中应时有磬声,依而集众,未尝差失。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兴福·慧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
圣贤虽远《》《》在,殊胜邻翁击磬声。
——宋·陆游·《《冬朝》诗》
今释氏所击铜钵,亦谓之磬。
——明·胡侍·《《真珠船·磬》》
他只会种菜、打柴、扫地、上香、添灯、击磬。
——当代·佚名·《《人民文学》》
南齐时报更用的响器。后因以借指时钟。
古文寓意:
南齐易更鼓为铁磬。
——明·胡侍·《《真珠船·磬》》
铜舌的报更的磬,屡次安慰世界,请他放心睡去……世界那肯信他哦!
——现代·闻一多·《《初夏一夜底印象》诗》
弯腰。表示谦恭。
古文寓意:
立如齐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形容鸣声如击磬。
古文寓意:
赪鳖肺跃而吐玑,文魮磬鸣以孕球。
——南朝梁·萧统·《《文选·郭璞〈江赋〉》》
放马疾驰。参见“磬控”。
古文寓意:
抑磬控忌。
——··《《诗·郑风·大叔于田》》
〔王成〕呼常驭羸卒持鞚来,则帖耳训服如平时,振迅通衢,磬控缓亟无少忤者。
——宋·岳珂·《《桯史·义𩨈传》》
实见小人在蝶背,有磬控驾驭之状,俯仰顾盼,意殊生动,殊不类偶人也。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古死刑之一。悬而缢杀。
古文寓意:
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
——西汉·戴圣·《《礼记·文王世子》》
五曰死刑五:一曰磬……五曰裂。
——唐·魏徵等·《《隋书·刑法志》》
自隋以前,死刑有五,曰磬、绞、斩、枭、裂。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
副词。方言。适才。参见“磐子”。
古文寓意:
凡称适才为闲者,亦曰顷者。荀子:“天下之悖乱而相亡,不待顷矣。”顷、磬同。蕲州谓适才为磬子。
——近现代·章炳麟·《《新方言‧释词》》
通“俔”。譬如,如同。
古文寓意:
伣天之妹
——··《《诗·大雅·大明》》
通“謦”。轻声咳嗽。参见“磬欬”。
古文寓意:
仆未始不叹兄之高明不可及,而亦每每惜兄有可以一变至道之力而仅用之於文也。虽然,此亦未有人焉,以反躬为己之说而磬咳於吾兄之侧耳。
——明·唐顺之·《《与两湖书》》
古代打击乐器。状如曲尺。用玉、石或金属制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
古文寓意:
既和且平,依我磬声。
——··《《诗·商颂·那》》
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引其宣城王等数人后入,击磬,道东北面立。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礼异》》
乐石有磬。
——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
按照古礼,奏起琴、瑟……钟、磬等乐器。
——现当代·谷斯范·《《新桃花扇·打烂这狗贼胡子》》
泛指身形曲折如磬。
古文寓意:
身倾于前谓之磬。
——近代·刘师培·《《〈新方言〉后序》》
通“罄”。空,中空。
古文寓意:
磬龟无腹。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览冥训》》
通“罄”。尽,罄尽。
古文寓意:
房舍又无,米粮又磬。谁支持?谁接应?
——元·秦简夫·《《东堂老》》
通“罄”。全;遍。参见“磬地”。
古文寓意:
磬地山河壮,弥天福寿长。
——唐·广宣·《《早秋降诞日献寿应制》诗》
通“罄”。形容声音坚致。按,《释名·释乐器》:“磬,罄也,其声罄罄然坚致也。”
古文寓意:
石声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磬"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