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庸调
网友科普
租庸调制是隋朝及唐朝前期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的赋税制度,按丁征收谷物、布匹或力役。其内容包括租(每丁年纳粟二石)、调(按丁缴纳绢绵或布麻)、庸(年服徭役二十日或折纳绢布代役),征收对象为授田男丁,贵族及九品以上官员享有免课役特权。唐武德二年(619年)规定每丁纳“租二石、绢二丈、棉三两”,配套实施均田制授田规则。隋开皇二年(582年)初行时役期一月,三年减为二十日并允许代役。唐朝取消年龄限制,确立输庸代役制,并规定加役十五日免调、加役三十日租调全免。安史之乱后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导致农民赋税负担加重,加之户籍混乱,租庸调制逐渐失效。建中元年(780年)被两税法取代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租庸调"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