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縟
网友科普
繁缛(fán rù)是汉语词汇,原指文采华丽或繁密茂盛,后引申为文辞冗余、事物繁琐、声音细碎等含义。该词最早见于曹植《七启》,后广泛用于古代文学及艺术领域。其内涵包含四个维度:一指文辞修饰过度,如南朝刘勰提倡“不以繁缛为巧”,朱自清批评描写“太繁缛”;二指自然繁茂,如刘琨诗“绿叶繁缛”;三指礼制或生活仪节繁琐,如宋代礼仪院处理“符瑞繁缛”;四形容声音细碎,见于嵇康《琴赋》李善注。该词始于汉魏,六朝时多用于文学批评,如陆机、潘岳诗风被称为“太康繁缛”。宋明后扩展至礼制与工艺领域,如明代家具雕工繁密被视为“穷极工巧”,清代学者考据亦提及“繁缛”现象。其应用范围由文学逐步延伸至文化生活的多重层面。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繁縟"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