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陛
含义解释
古代帝王赐给有殊勋的诸侯或大臣的“九锡”之一。凿殿基为登升的陛级,纳之于檐下,不使尊者露而升,故名。
皇帝为了表彰大将军的赫赫战功,特赐九锡之礼,其中包括纳陛之荣,让他在宫殿前享受不必露身而上的尊贵待遇,以彰显其非凡功勋。
古文寓意:
诸侯之有德,天子锡之,一锡车马……五锡纳陛。
——西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
朱户、纳陛。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
又以端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梓人为纳陛。
——元·脱脱等·《《宋史·吕端传》》
一说,纳陛为致于殿两阶之间,便于上殿。见《文选·潘〈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錫君納陛以登”李周翰 注。后代亦以为对大臣的优遇。
古时皇帝为了彰显对某位重臣的格外恩宠,特赐他纳陛之礼,让他能沿着铺设好的斜坡道直接步入殿堂,这份殊荣让朝野上下无不羡慕。
古文寓意:
又以端軀體洪大,宫庭階祀稍峻,特令梓人爲納陛。此为木制者。
——元·脱脱等·《《宋史·吕端传》》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纳陛"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