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o
萧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11
上下
AVIJ

笔顺

萧的笔顺

书写要领

“艹”稍小,中横要长,中部横画均匀,竖画正直。下部宽度适中。上下中心对齐。


萧的意思

1. 冷落、没有生气的样子。

近义词:

例句:

呈现在鲁迅先生面前的故乡是一派萧索凋零的破败景象。
秋风吹过,庭院里草木萧疏。

萧的意思

2. (Xiāo)姓。

含义解释

亦作“肅”。
萧条冷落;凄凉。
古文寓意: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
——晋·刘伶·《《北芒客舍》诗》
虽马援据鞍,尚能矍铄,而班超览镜,不觉萧衰。
——唐·李商隐·《《为濮阳公陈情表》》
萧风苦雨逐潮来,惨淡危舟倍足哀。
——明·张煌言·《《愁泊》诗》
天长沧海阔,何以度萧时。
——清·黄景仁·《《杂咏》》
稀疏。
古文寓意:
愁万种,醉乡中两鬓萧。
——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参见“蕭斧”。指萧斧。
古文寓意:
究贤能之变,极萧楯之元。
——战国··《《鹖冠子·天权》》
见“蕭森”。草木茂密貌。
古文寓意:
堂宇宏美,林木萧森。
——北魏·杨袨之·《《洛阳伽蓝记·平等寺》》
密叶萧森翠幕纡,暂来犹恨不长居。
——宋·司马光·《《又和董氏东园桧屏石床》》
孟夏日初赫,萧森蔽炎光。
——明·何景明·《《怀化驿芭蕉》诗》
地上是百花灿烂的郊原,眼前是原始的林木萧森。
——现代·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通“肅”。参见“蕭牆”,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亦指垣墙。
古文寓意: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论语·季氏》》
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
——唐·白行简·《《李娃传》》
〔朱真〕迤逦到周大郎坟边,到萧墙矮处,把脚跨过去。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古国名。春秋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后仍为宋邑。
姓。
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古文寓意: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王风·采葛》》
僧真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太祖曰:“诗人采萧,萧即艾也。萧生断流,卿勿广言。”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幸臣传·纪僧真》》
白露下百草,萧兰共雕悴。
——唐·韩愈·《《秋怀诗》》
见“蕭森”。草木凋零衰败貌。
古文寓意:
江城何寂历,秋树亦萧森。
——唐·张九龄·《《郡舍南有园畦杂树聊以永日》诗》
一片云深更作阴,东轩草树共萧森。
——宋·陆游·《《秋思绝句》》
天空远水明秋岸,梧叶萧森枫树残。
——明·何景明·《《九日黔国后园》诗》
风波一浩荡,花树已萧森。
——现代·鲁迅·《《无题》诗》
见“蕭森”。阴森。
古文寓意: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唐·杜甫·《《秋兴》诗》
夜气萧森十里堤,出门可有上天梯。
——清末民初·宁调元·《《游白云归感赋四律并柬同游诸子》》
巫山突然挺立两侧,何止十二峰。阳光被夺,气象萧森。
——现代·徐迟·《《入峡记》》
见“萧然”。犹骚然。扰乱骚动的样子。
古文寓意:
及孝文帝欲事匈奴,北边萧然苦兵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不废戒严,而犹物议喧嚣,财力耗顇,数年之外,天下萧然。
——唐·元稹·《《两省供奉官谏驾幸温汤状》》
大率入公帑者不及什一,而天下萧然,生灵涂炭矣。
——清·张廷玉等·《《明史·宦官传二·陈增》》
见“萧然”。空寂;萧条。
古文寓意: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
虏扣便桥,帝仓黄出居陕,京师陷。贼剽府库,焚闾巷,萧然为空。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宦者传上·程元振》》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此外四壁萧然,再没有任何东西。
——当代·袁鹰·《《故乡夜话》》
见“萧然”。稀疏;虚空。
古文寓意:
鬓发萧然,奔走未已,可叹也!
——宋·叶适·《《题〈林秀文集〉》》
双亲弃世十八年,囊箧尽萧然。
——明·杨柔胜·《《玉环记·皋谒延赏》》
州尝被贼,居民萧然。
——清·张廷玉等·《《明史·忠义传四·徐世淳》》
见“萧然”。简陋。
古文寓意:
惟余数卷残书在,破箧萧然笑獠奴。
——宋·陆游·《《自笑》诗》
〔先君〕每行县以物自随,杯汤不肯受。去官贫甚,鬻所乘马以行,行李萧然,观者叹息。
——明·方孝孺·《《先府君行状》》
乘舆萧然,襆被而已。
——清·王闿运·《《侯官陈君墓志铭》》
见“萧然”。萧洒;悠闲。
古文寓意:
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
秋水清无底,萧然净客心。
——唐·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
爱其语清简,萧然有出尘之姿。
——宋·苏轼·《《游惠山》诗序》
他同好友葛寰中谈起这事,好像天大祸事,就要临头一样,比起前数月,萧然而论北京事情的态度,真不同!
——现代·李劼人·《《死水微澜》》
通“肅”。参见“蕭牆”,借指内部。
古文寓意:
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于远境。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用人》》
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刘虞传》》
萧墙衅起,群公喑拱,公则唱勤王复辟之大策。
——宋·陆游·《《德勋庙碑》》
谋倾孤注终无补,乱到萧墙岂易平?
——现代·郁达夫·《《感时》诗》
通“肅”。参见“蕭斧”。古代兵器斧钺。
古文寓意:
萧,艾蒿也。从草,肃声注
——东汉·许慎·《《说文·草部》》
夫以秦楚之强而报雠于弱薛,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
——汉·刘向·《《说苑·善说》》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萧"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