èr
贰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9
半包围
AFMI

笔顺

贰的笔顺

书写要领


贰的意思

1. “二”字的大写。

例句:

这份合同的条款从壹贰条依次详细罗列,条理清晰。
汉字的数字有小写大写两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是小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是大写。

贰的意思

2. 〈书〉变节;背叛。

近义词:

反义词:

例句:

共产党员对人民的事业应该是披肝沥胆,忠贞不贰。
哎,似他这等忠心不贰的,如今世上是越来越少了。

贰的意思

3. (Èr)姓。

含义解释

亦作“貮”。
副手;副职。
古文寓意:
夫太子,君之贰也。
——春秋··《《国语·晋语一》》
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廖立传》》
国朝枢密之名,其长为使,则其贰为副使;其长为知院,则其贰为同知院。
——宋·洪迈·《《容斋三笔·枢密名称更易》》
国家稽古建官,政分六曹,有长以提领挈纲,有贰以分猷佐理。
——明·范景文·《《催大僚疏》》
辅佐。参见“贰公”。
古文寓意:
周礼》六典,冢幸贰王而理天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
稽於谟训,谋及大臣,用建亲贤,以贰神器。
——五代晋·刘昫等·《《旧唐书·武宗纪》》
予贰机衡重,君掌食货繁。
——宋·范仲淹·《《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
中国宜设布政司以专方面,如明制,其余诸曹,各以佥事贰司。
——近现代·章炳麟·《《訄书·地治》》
增益;增添。
古文寓意:
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一贰。
——战国··《《周礼·天官·酒正》》
左执虚豆,右执挟匕,周还而贰,唯嗛之视。
——战国··《《管子·弟子职》》
复制副本。
古文寓意:
内史掌书王命,遂贰之。
——战国··《《周礼·春官·内史》》
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着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
——清·方苞·《《白云先生传》》
指副本。
古文寓意:
周官》:司寇凡大盟约,涖其盟书,登于天府。太史、内史、司会、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
——唐·魏徵等·《《隋书·经籍志二》》
数词。“二”的大写。
古文寓意: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系辞下》》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贰人者,皆可任监司或繁剧郡守。
——宋·韩元吉·《《荐张竑周坰状》》
谢在杭云:“今文书中一字至十字,皆用同音画多者,以防作伪。其中壹、贰,音义俱同。”
——清·周亮工·《《书影》》
再次,重复。
古文寓意:
虽贰不辞。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
不贰者,盖能止之於始萌,绝之於未形,不贰之於言行也。
——唐·韩愈·《《颜子不贰过论》》
若夫七律,起伏安顿,承接照应,八句之中,情事互宣,七字之中,波澜莫贰。
——清·陈维崧·《《与宋尚木论诗书》》
匹敌;比并。
古文寓意:
且鲁赋八百乘,君之贰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七年》》
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分势不贰,庶适不争。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八经》》
见恪贵盛,世莫与贰。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不信任;怀疑。
古文寓意:
任贤勿贰,去邪勿疑。
——··《《书·大禹谟》》
谓萧瑀端直绠亮近贞,性多猜贰近褊。
——唐·独孤及·《《故江陵尹兼御史大夫吕諲谥议》》
而密克威支则仪的如是,决无疑贰也。
——现代·鲁迅·《《坟·摩罗诗力说》》
不专一;怀有二心。
古文寓意:
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
——··《《书·五子之歌》》
于时蒸民,罔敢或贰。
——南朝梁·萧统·《《文选·张衡〈东京赋〉》》
无何,伪署为宰相,有告其贰者,元平断一指自誓。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李元平传》》
部下渐携贰。
——近代·赵尔巽·《《清史稿·李率泰传》》
离异;分裂。
古文寓意:
子盍蚤自贰焉。
——春秋··《《国语·晋语四》》
自是始贰於更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弗贰以二,弗参以三,惟精惟一,万变是监。
——宋·朱熹·《《敬斋箴》》
金主复遣翰林待制耶律绍文至驿谕奉使王伦,言:“卿留云中无还期;及贷之还,曾无以报,反间贰我君臣。”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九年》》
违背;背叛。
古文寓意:
寡君命下臣於朝曰:“阿下执事。”臣不敢贰。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
诸部有贰者,使讨之,无不克。
——元·脱脱等·《《宋史·种世衡传》》
向者波斯本为印度之屏蔽,今复贰英而助俄。
——清·王韬·《《欧洲将有变局》》
指叛逆者。
古文寓意:
征会讨贰,杀舟之侨以徇於国,民於是大服。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变易;变化。
古文寓意:
古者长民,衣服不贰。
——··《《诗·小雅·都人士序》》
犹业。事务。
古文寓意:
初一,载幽贰,执夷内。
——汉·扬雄·《《太玄·夷》》
通“腻”。污秽。
古文寓意:
何危尔?我贰也。
——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庄公二十三年》》
贰,污也。
——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言》》
通“忒”。
古文寓意: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卫风·氓》》
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
——战国··《《荀子·礼论》》
古国名。故地在今湖北省广水市境。《春秋传说汇纂》以为贰在今湖北省应山县境,轸在今应城县西。两国其后皆为楚灭。
古文寓意:
楚屈瑕将盟贰轸。
——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十一年》》
姓。北魏有贰尘。见《晋书·姚兴载记上》。
古文寓意:
贰,姓。后秦录有后魏平阳太守贰尘。
——北宋·陈彭年等·《《广韵‧至韵》》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贰"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