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
辰
7
半包围
辰
DFEI
笔顺

书写要领
三横平行均匀,竖撇长而舒展,竖提要正,斜捺宜长,收笔高于竖提。
辰的意思
1. 地支的第五位,天干和地支的合称。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纪。
例句:
在古代的占卜与风水学中,人们认为在阳辰进行重要事务会更加顺利。
经过浃辰的相处,他们之间的友谊愈发深厚,彼此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辰的意思
2. 日、月、星的统称。
例句:
我希望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古人通过观察三辰来预测季节更迭和时间的流转。
辰的意思
3. 古代把一昼夜分成十二辰,每一辰两个小时。
近义词:
时例句: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人们常常根据四辰来安排一天的劳作和休息,以确保农作物能够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
辰的意思
5. 指辰州(旧府名,府治在今湖南沅陵)。
例句:
由辰州开行的流水商船,六十里为一大站,停靠沪溪为必然的事。
饶有趣味的是水银和辰砂之间可以互相转变。
辰的意思
6. (Chén)姓。
含义解释
振,震动。
古文寓意:
辰者,言万物之蜄也。
——西汉·司马迁·《《史记·律书》》
彼庶卉之未动兮,固肇萌而先辰。
——三国魏·曹丕·《《柳赋》》
辰者,震也,谓时物尽震动而长也。
——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志上》》
十二地支的通称。
古文寓意:
十有二辰之号。
——战国··《《周礼·秋官·硩蔟氏》》
十二支谓之十二辰。
——宋·沈括·《《梦溪笔谈·象数一》》
指东南偏东方向。参见“辰巳”。
古文寓意:
日子;时光。
古文寓意:
星宿名。指二十八宿之一的心宿。又称大火。
古文寓意:
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
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
——南朝梁·萧统·《《文选·苏武〈诗〉之一》》
指日、月的交会点。即农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
古文寓意:
延长,伸展。
古文寓意:
帝王的代称。参见“辰居”、“辰衡”。
古文寓意:
地支的第五位。用以纪月,指农历三月。
古文寓意:
三月之辰名为辰。
——唐·房玄龄等·《《晋书·乐志上》》
地支的第五位。用以纪时,为十二时辰之一。指午前七时至九时。
古文寓意:
辰时为弟,巳时为兄,则弟乃先兄一时矣。
——宋·洪迈·《《容斋续笔·双生子》》
古时本无一日十二时之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盖自太初改正朔之后,历家之术益精,故定此法。如《五行志》“日加辰巳”之类,皆汉法也。
——清·赵翼·《《陔余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辰"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