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冊
网友科普
造册,汉语词语,读音为zào cè,指编制簿籍或名册的活动。该词由“造”与“册”组合而成,体现制作文书的含义,在明清文献中多用于描述财产登记、官员考核等程序的书面记录。历史上造册制度可追溯至战国时期,秦献公推行“为户籍相伍”编排户口并登记造册。秦朝建立分类登记制度,西汉实施编户制按人口、土地详细造册。隋唐实行“大索貌阅”核对户籍信息,并延续三年一造的规定。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创建黄册制度,按职业分类登记户内人口、田宅、资产等信息,每十年修订一次。清朝前期沿用造册管理,至乾隆年间逐步简化编审流程。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造冊"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