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ōu
鉤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13
左右
QQKG

笔顺

鉤的笔顺

书写要领


含义解释

亦作“鈎”。
鈎子。用于钩取、连结或悬挂器物的工具。①钓钩。②带钩。③挂钩。④钥匙。参见“鑰鉤”。
古文寓意:
任公子为大鉤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外物》》
归舍不能食,有如鱼中鉤。
——唐·韩愈·《《寄三学士》诗》
休结网,莫垂鉤。
——宋·戴复古·《《鹧鸪天·题赵次山鱼乐堂》词》
铸金以为鉤。
——战国··《《墨子·辞过》》
按钩谓带鉤。近世出土之晚周带钩习见,其花文多错金银以为饰。
——·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墨子一》》
彼窃鉤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战国··《《庄子·胠箧》》
申孙之矢集于桓鉤。
——春秋··《《国语·晋语四》》
钩者,古革带之饰,管仲射齐桓公中带鉤是也。胡语谓之师比,赵武灵王赐周绍胡服衣冠、贝带、黄金师比是也。其字或作胥纰(《史记·匈奴列传》),或作犀毗(《汉书·匈奴传》及班固《与窦宪笺》),或作鲜卑(《东观汉记》),皆师比一音之转耳。
——·马衡·《《中国金石学概要》》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鉤。
——北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三·陌上桑一》》
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鉤,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
——唐·魏徵等·《《隋书·苏威传》》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锁重楼
——南唐·李璟·《《浣溪沙》词》
别作钥鉤,夜开西州后阁。
——清·毕沅·《《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
钩距;钩梯。参见“鉤距”、“鉤梯”。
古文寓意:
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鉤、冲、梯……轩车。
——战国··《《墨子·备城门》》
雨霁,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楯橹鉤冲,昼夜攻之。
——清·毕沅·《《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二年》》
即钩心。舆下钩心之木。参见“鉤心”。
古文寓意:
凡为辕,三其轮崇,参分其长,二在前,一在后,以凿其鉤。
——战国··《《周礼·考工记·车人》》
金饰的马颔钩络带。
古文寓意:
金路,鉤,樊缨九就,建大旗。
——战国··《《周礼·春官·巾车》》
马头络刻金饰曰钖,马胸带刻金饰曰钩。玉路有钖,金路有鉤。
——清·凤应韶·《《凤氏经说·车前马》》
圆规。用来画圆的工具。
古文寓意:
倨中矩,句中鉤,累累乎端如贯珠。
——西汉·戴圣·《《礼记·乐记》》
我善治木,曲者中鉤,直者應绳。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马蹄》》
弯曲。
古文寓意:
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已善息,少焉气力倦,弓拨矢鉤,一发不中,前功尽矣。
——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策》》
环绕;回旋。参见“鉤百”。
古文寓意: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鉤百而反。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达生》》
以为造父不过也,使之鉤百而少及焉。
——战国末期·吕不韦等·《《吕氏春秋·適威》》
钩刺。
古文寓意:
不意帽中藏有蝎子,欲出不得,鉤其首甚痛,涕淚交并。
——清·钱泳·《《履园丛话·笑柄·蝎子太守》》
钩取;钩住。
古文寓意:
大燕鳅吾后,劲魏鉤吾右。
——战国··《《荀子·强国》》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唐·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
余计不能去,竟践而入之,巾履俱为鉤卸。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钩挂。
古文寓意:
掩朱扉,鉤翠箔。满院莺声春寂寞。
——后蜀·毛熙震·《《木兰花》词》
朱楼四面鉤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宋·曾巩·《《西楼》诗》
女人臂弯里鉤着篮子,或者一只手牵着小孩。
——现代·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引致;诱致。参见“鉤箝”。
古文寓意:
鉤山就日,截海来庭。
——唐·司空图·《《复安南碑》》
权把束书鉤午梦,起沽村酒泼春愁,放教残日过墙头。
——明·王世贞·《《浣溪沙》词》
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现代·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事先设好的圈套。
古文寓意:
假使我当时上了他们的钩,被迫进入他们的集团,倒不一定是看得起我这个人……而是看中了红十字会那个地方。
——·艾芜·《《云南在我们心地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约束。
古文寓意:
使之治国,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徐无鬼》》
夫邪气入肝,故使眼痛而见魍魉,应须邪物以钩之。
——唐·李延寿·《《南史·徐嗣伯传》》
试探;探听。
古文寓意:
既坐,机辩横生,鉤得其意,守澄大惊。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郑注传》》
去再钩个回信来吧!
——·应修人·《《冬天》诗》
探索;探讨。
古文寓意: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唐·韩愈·《《进学解》》
扣留;截留。参見“鉤止”。
古文寓意:
永平中,车驾近出,而信阳侯阴就干突禁卫,车府令徐匡鉤就车,收御者送狱。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良传》》
号志士者起……力施遏止,而钩其财帛为公用。
——现代·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
牵连。参见“鉤黨”。
古文寓意:
吾何敢钩及邻比,以重难委人耶!
——宋·叶适·《《故太硕人臧氏墓志铭》》
春灯已错从头认,社党重钩无缝藏。
——清·孔尚任·《《桃花扇·馀韵》》
附于剑头的环。
古文寓意:
兼有是二者,无钩罕镡蒙须之便,操其刃而刺,则未入而手断。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
兵器名。
古文寓意:
延寿又取官铜物,候月蚀铸作刀剑钩铎,放效尚方事。
——东汉·班固·《《汉书·韩延寿传》》
镰刀。
古文寓意:
木鉤而樵,抱甀而汲。
——西汉·刘安等·《《淮南子·氾论训》》
诸持锄鉤田器者皆为良民。
——东汉·班固·《《汉书·循吏传·龚遂》》
汉字的一种笔形。有横钩、竖钩、弯钩等。
古文寓意:
﹝索靖﹞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鉤虿尾”。
——南朝齐·王僧虔·《《论书》》
书法术语。执笔指法之一。在用拇指、食指将笔管约束住的情况下,再以中指之第一、二两指节弯曲如钩,钩住笔管之外侧。
古文寓意:
书有八字法,谓之拨镫……所谓法者,擫、压、钩、揭、抵、拒、导、送也。
——南唐·李煜·《《书述》》
江南李主及二徐傅二王拨镫笔法……其法五字:擫、厌、抵、钩、揭。
——宋·王钦臣·《《王氏谈录·笔法》》
用笔钩勒出字形或图画的轮廓。参见“鉤摹”。
古文寓意:
并书“玄石坡立马峰”六大字刻于石,时无大笔,用小羊毫笔鉤上。
——明·金幼孜·《《北征录》》
我在这里,自以为总算又钩下了一种新的伟大人物--一九三五年度文艺“豫言”家--的嘴脸的轮廓了。
——现代·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五)》》
钩形符号,形状是“”。一般用来标志内容正确的文字、算式或合格的事物,也用作勾乙或删除的符号。
检查。参见“鉤校”。
古文寓意:
少府多寳物,属官咸皆鉤校,发其奸臧。
——东汉·班固·《《汉书·陈咸传》》
又乾没京兆钱六十八万缗,请付比部鉤校。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奚陟传》》
驰说者不暇钩校,而空尊尚西方。
——近现代·章炳麟·《《五朝法律索隐》》
勾销;消除。
古文寓意:
帮忙是义气,真把山上的规矩一笔钩个净,作不到。
——现代·老舍·《《樱海集·上任》》
古代的一种博具。参见“投鉤”。
古文寓意:
夫投鉤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鉤策为均也……此所以塞愿望也。
——战国·慎到·《《慎子·威德》》
探筹投鉤者,所以为公也。
——战国··《《荀子·君道》》
藏钩。
古文寓意: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唐·李商隐·《《无题》诗》
病名。
古文寓意:
𦈛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中医脉象的一种。
古文寓意:
鼓一陽曰鈎。
——··《《素问·阴阳别论》》
赤者,其脉鉤也。
——··《《灵柩经·邪气藏府病形》》
夏脉如鉤。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鉤。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持素持》》
特指《孝经纬》之《钩命诀》等纬书。参见“鉤讖”。
古文寓意:
》《》昭晰,而鉤谶葳蕤。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
弹奏弦乐器的指法之一。
古文寓意:
玙姑已将箜篌举起,苍苍凉凉,紧钩漫摘,连批带拂。
——清末·刘鹗·《《老残游记》》
缝纫方法。用针粗缝。
古文寓意:
缝、鉤、锹、敹。针线直穿曰缝,回曰钩,平曰锹,斜曰敹。
——清·范寅·《《越谚》》
如:钩贴边。
——··《》
用带钩的针编结。
古文寓意:
如:钩一个拎包。
——··《》
量词。
古文寓意:
更善作飞仙盖,以丝一钩,分为三段,染成五色。
——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
灿烂一钩新月,木末来邀。
——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
以金如意一鉤为贽。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谢》》
蓝天像一汪静静的湖水,半钩残月还挂在西边。
——当代·茹志鹃·《《高高的白杨树·新当选的团支书》》
象声词。参见“鉤鉤”。
古文寓意:
双桨的摇响,到此似乎也不敢放肆了,钩的一声过后,要好半天才来一个幽幽的回响。
——现代·郁达夫·《《钓台的春昼》》
姓。本姓句。因避宋高宗赵构讳,有的句字更音,如句(gōu)涛;有的就加金为鉤,如句光祖改为鉤光祖。见宋戴埴《鼠璞·姓氏改易》。
古文寓意:
鉤,姓。宋鉤光祖。
——·张自烈、廖文英·《《正字通‧金部》》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鉤"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