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
釒
18
左右
QFHW
笔顺

书写要领
含义解释
亦作“鉁”。亦作“鎭”。
用重物压在上面;向下加重量。
古文寓意:
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又以柏为界尺,长数寸,谓之隔笔简。每御制,或飞宸翰,则用以镇所临之纸。
——宋·王君玉·《《国老谈苑》》
寄名符早已有了……还在佛前镇着呢。
——清·曹雪芹·《《红楼梦》》
指压东西的用具。
古文寓意:
压制;抑止。
古文寓意:
威服;压服。
古文寓意:
安抚;安定。参见“鎮撫”。
古文寓意:
镇守。
古文寓意: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
——三国蜀·诸葛亮·《《弹李平表》》
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
——唐·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日者推公之命,云终於一品武阶,他日或以将军出镇耶?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
引申爲统辖管理。
古文寓意:
压倒;超出。
古文寓意:
当时名妓镇东吴,不好黄金只好书。
——清·徐士銮·《《宋艳·驳辨》》
挥动彩花乱舞,锣鼓镇雷霆。
——现代·郭沫若·《《水调歌头·看武汉第十一届横渡长江比赛》词》
显示重要;尊重。
古文寓意:
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
古文寓意:
惠公既杀里克而悔之,曰:“芮也,使寡人过杀我社稷之镇。”
——春秋··《《国语·晋语三》》
赫赫猗公,邦家之镇。
——汉·蔡邕·《《胡公碑》》
此三人者,楚之镇也。
——唐·姚思廉·《《梁书·宗夬刘坦等传论》》
指根本;基础。
古文寓意:
麑退,叹而言曰:“赵孟敬哉!夫不忘恭敬,社稷之镇也。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享一名於此,不如死。”触庭之槐而死。
——春秋··《《国语·晋语五》》
然则士民者,乃国家之镇也;谷帛者,乃士民之命也。
——三国魏·高堂隆·《《切谏增崇宫室疏》》
古代称一地区内最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
古文寓意:
其山镇曰会稽。
——战国··《《周礼·夏官·职方氏》》
封十有二山
——··《《书·舜典》》
庐山者亦南国之德镇。
——南朝梁·元帝·《《庐山碑》》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唐·韩愈·《《谒衡嶽庙遂宿嶽寺题门楼》诗》
周代九服之一。参见“鎮服”、“鎮畿”。
古文寓意:
古代于边境重地设镇,以重兵驻守。后内地亦设。①北魏所设镇,有一部分兼理民政。其长官为镇都大将。②唐初所设镇,为方镇之始,所置戍边兵力较少。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品秩与县令相等。中唐起,镇之地位上升,权力增大,而内地亦相继设置,其长官为节度使,掌一方军政大权。参阅《新唐书·兵志》。③明代所设,专掌防守,其长官为总兵。清代仍之。参见“鎮臺”。
古文寓意:
市镇;集镇。亦以之为行政区划名。
古文寓意:
宋朝之制,地要不成州而当津会者,则为军,以县兼军使;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
——宋·高承·《《事物纪原·州郡方域·镇》》
把养猪户和穷人们都串连起来,村连村,镇连镇,人多势力大,一齐拥上去,砸他人措手不及。
——现当代·梁斌·《《红旗谱》》
旧时亦用以泛称商业繁盛处。如明清时有景德、朱仙、佛山、汉口等四大镇。
置食物、饮料于冰、冷水中使变凉。
古文寓意:
如:把西瓜用井水镇一镇;冰镇汽水。
——··《》
犹常;长久。
古文寓意:
整,全。
古文寓意:
陇首云阔,河隍路穷,青冢镇野,黑山驾空。
——宋·王禹偁·《《北狄来朝颂》》
镇夕厌厌,休言扁鹊能调药;终宵悄悄,便做陈抟怎生眠?
——宋·罗烨·《《醉翁谈录·意娘与李生相思赋》》
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我挤了你,你拼上我,合成镇块的冷水,没头没脑浇下来。
——现当代·钱钟书·《《围城》》
镇星。即土星。
古文寓意:
始义熙九年岁、镇、荧惑、太白聚东井,至是而关中平。
——唐·李延寿·《《南史·宋纪上·武帝》》
五星者,木为重华,火为荧惑,镇居戊巳,斯为土德。
——唐·杨炯·《《浑天赋》》
姓。明有镇海。见《万姓统谱·震韵》。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鎮"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