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
鱼
13
左右
鱸
QGHN
笔顺

书写要领
鲈的意思
1. 鲈鱼,体侧扁,上部青灰色,下部灰白色,背部和背鳍有黑斑,口大,下颌突出。性凶猛,吃鱼虾等。生活在近海,秋末到河口产卵。
例句:
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秋风起时,正是品尝新鲜鲈脍的好时节,那细腻鲜美的口感令人难以忘怀。
含义解释
亦作“魲”。
松江鲈鱼。杜父鱼科。鳃膜上各有两条橙黄色的斜纹,古人误为四鳃,故又称“四鳃鲈”。鳞退化,体呈黄褐色。生活在近岸浅海,夏秋进入淡水河川后,肉更肥美,尤以松江所产最为名贵。
古文寓意:
操(曹操)从容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所少吴松江鲈鱼耳。”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
——宋·苏轼·《《后赤壁赋》》
鲈出吴中,淞江尤盛。四五月方出,长仅数寸,状微似鳜而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有四鳃。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鲈鱼》》
𮬜科鲈鱼。体侧扁,巨口细鳞,背部灰绿色,腹面白色,身体两侧和背鳍有黑斑。夏季进入淡水,冬季返回海中。我国沿岸浅海均产。
古文寓意:
幕府初乘从事马,江城还忆步兵鲈。
——元·傅若金·《《送唐子华嘉兴照磨》诗》
鲈,可食,色白,有黑点,巨口细鳞,头大,鳍棘坚硬。居咸水淡水之间,春末潮流而上,至秋则入海。大者至二尺。
——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动物·鲈》》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鲈"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