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

hóng lú
鸿胪是什么意思的图片

含义解释

官署名。《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秦及汉初称典客,景帝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东汉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北齐始置鸿胪寺,唐一度改为司宾寺,南宋、金、元废,明复之,清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
在古代中国,鸿胪作为重要的官署之一,主要负责接待外宾、安排朝会仪节等事务,是维护国家外交关系的重要机构。
古文寓意:
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
——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凡客还,鸿胪籍衣赍赐物多少以报主客,给过所。
——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百官志三》》
指该官署官员。
鸿胪作为鸿胪寺的最高长官,负责统管一切外交礼仪和宾客接待事宜,其言行举止代表着国家的形象与尊严。
古文寓意:
始居华阴,为拓拔魏鸿胪。
——唐·韩愈·《《袁氏先庙碑》》
黄纸数行丹诏字,鸿胪三唱甲科名。
——明·李东阳·《《十八日听传胪有作》诗》

组词

问AI百科

百科AI智能,探索更多与"鸿胪"相关的知识

随便看看